11你欺騙自己了嗎?

人是思想和情感的奴隸
說起來,人可以說是最有思想、最富情感的動物,但悲哀的是,人也可以說是最容易成為思想和情緒奴隸的動物。
因為,人雖然有思想,但絕大部分都是「不覺」的,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雖然有思想,但思想彷彿不是自己的,自己只是自己思想宰控下的奴隸。
同理,人雖然有情緒,但絕大部分也是「不覺」的,不知道自己的情緒為何如此,雖然情緒豐沛,但情緒常常失控,自己只不過是自己情緒宰控下的奴隸。
不僅如此,人也可以說是最會欺騙自己的動物。
因為人常充滿著複雜、矛盾、衝突的情緒和法,而且人常常也不知如何去理清這些錯綜複雜的糾結,因此變得愈來愈不敢面對真正的自己,所以就想盡各種辦法來欺騙自己,以減輕自己精神上的焦慮和不安。

本我、自我與超我
從精神分析論的觀點來看,人之所以會有矛盾、衝突甚至欺騙的行為出現,主要是由於每一個人人格裏的三個子系統「本我」、「自我」和「超我」,彼此之間不斷的互相衝突、掙扎的過程。

本我(Id)︰包含了所有與生俱來的原始衝動,例如生理需要、性慾、攻擊衝動等,可以說就是各種「欲望」的代名詞。

自我(Ego)︰自我的任務是制止本我的過度衝動,在外在的現實世界和本我的需求之間進行調解。

超我(Superego)︰和自我比較,超我和道德有關,它能明辨是非,只允許本我的衝動在合於道德下得到滿足。

焦慮
精神分析論認為,如果本我、自我、超我在不斷的調和過程中,不能取得一平衡點,尤其是當本我的衝動,將要突破自我和超我的控制而轉化為實際的行動時,自我即會產生強烈的「焦慮」感。
在精神分析論的觀點中,「焦慮」的概念極為重要,焦慮可以說是一種害怕和憂慮的普遍感覺。
焦慮雖是一種害怕和憂慮的感覺,但也是一種「警示」,它可促使個人採取改善的行動。
通常,自我可以透過合理的措施來處理焦慮,然而,當這些措施不足以應付時,自我即會訴諸於某種保護策略,這種策略稱之為「自我防衛機制」(ego-defense mechanisms),雖然這些防衛機制,可以暫時減輕我們的焦慮,但只是暫時幫助個人把痛苦的感覺排出意識之外,而不是直接地解決問題。
雖然,精神分析論的理論,並不見得是完全正確或完整的,雖然,我們的人格,也不必然一定要分成三個子系統(本我、自我、超我)或更多,才能解釋我們內在情感的衝突與矛盾,因為,不需要什麼理論,每一個人就可以感覺到自我內在的衝突與矛盾。
但不可否認的是,精神分析論至少部分解釋了我們內在情感衝突和矛盾的原因,尤其在解釋人的自欺(和欺人)方面的「自我防衛機制」,更是一種見解相當獨到的理論。

你欺騙自己了嗎?
自我防衛機制,就是一種防衛自我免於陷入某種難以承受或不想面對的情境的心理機制。
這種心理機制,說穿了,就是我們自己的潛意識在玩弄或欺騙自己的一種遊戲而已,只要我們的「覺性」不夠,被潛意識玩弄的戲碼,就隨時會上演。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人是如何透過潛意識來玩弄自己的一些例子。

否認現實(Denial of reality)─拒絕去面對和接觸某種令自己不愉快的事實,以達到保護自己的目的。
就像一個老煙槍,「拒絕承認」抽煙對身體有害的醫學報告和證據,以讓自己抽煙時能抽得「心安理得」。
或像有些基督徒,在即將進入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仍然相信太陽繞著地球轉,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以彰顯他們做為「選民」的崇高與榮耀,完全無視於科學的證據和存在的事實。
或像有些新興宗教的詐財騙色事件,儘管證據顯示,他們的「教主」,充其量只不過是一個披著宗教外衣,生活糜爛、前科累累之徒,但教徒仍然無視於此,認為這都是別人的陷害或某種的迫害,因為承認了「教主」荒誕的行徑,就是承認了自己當初識人不明的愚蠢,所以他們藉由「否認現實」來避免自己信仰和人格的崩潰。

幻想作用(Fantasy)─經由想像某種情境,來彌補個人的某種挫敗或不得滿足的願望。
例如一個老交不到女朋友的笨拙年輕人,總是想像自己是一個有才華或重要的人物,而被一大群漂亮的女人奉承和追逐。
或是一個愛情得不到滿足的女學生或家庭主婦,老是幻想自己就是愛情小說中的女主角,活在浪漫的幻想中。

抵消作用(Undoing)─ 以某種補償性或象徵性的作為,來抵消先前因某種行為而導致的心靈內疚或罪惡感。
例如,一個小偷將偷來的錢之一小部分,捐給路邊的乞丐或慈善機構,來抵消他心中的罪惡感。
或是一個有外遇的丈夫,對家中賢慧的太太表示更多的愛意,或購買精緻的禮物送給她,以減輕心中的內疚感。

轉移作用(Displacement)─ 把對某人或某事物鬱積的情緒,轉移發洩到較不具危險和威脅性的其他人事物身上。
例如,一個被頂頭上司責罵或工作不如意的男子,回家後把累積的情緒藉故發洩到太太身上,或是受了怨氣的媽媽,一股腦的把情緒發洩在小孩子身上,或是被媽媽打罵的小孩子,把氣發洩在家裏的小狗小貓身上,這都是一種情緒的轉移發洩,也就是一般所俗稱的「遷怒」。

情緒隔離(Emotional insolation)─以一種退縮或冷漠的方式,來應付可能再度受挫折的情境。
例如,一個熱心助人但自尊心強的男孩,在某次受無情的潑冷水後,從此以較冷漠的態度來對付周遭的世界。
或是一個戀愛失敗,遭受強烈情感打擊的女子,為了害怕情感的再度受創,從此以冷漠退縮的方式來對待其他男孩的追求。

壓抑作用(Repression)─ 將某種讓自己痛苦或有危險性的想法壓入潛意識中,不讓自己覺察到。
例如,一個對自己小孩懷著厭惡和敵意的母親,總是興起毆打小孩的衝動,但這樣的想法和舉動,完全違背做為一個母親應有的愛心和溫柔,所以她將這種讓自己感到愧疚和不安的想法壓抑起來,不讓自己意識到。
或是一個心靈有過創傷經驗的人,他將那種會引起創痛的記憶,深深的埋入潛意識中,以使自己避免再度的受創。

投射作用(Projection)─就像鏡子一樣,一個人不自覺地把自己的動機和欲望加諸於他人,認為他人也有這樣的動機和欲望。
例如,一個疑心病重的人,總是懷疑別人也是和他一樣的疑心病重,不相信別人。
或是一個心機重的人,總是以「陰謀論」來看待別人,認為別人做事總有計謀在裏頭。
當然,以上所舉的只是一些簡單、常見的例證,並不足以概括人類心靈複雜的程度和自我欺騙的多樣性。
但這些例證,至少讓我們稍稍了解到,人的「意識」確實是複雜的,而人的「潛意識」,更像是一個難以被我們意識的陽光所照透的深邃大海!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