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物質財富上的豐裕,
或職位地位聰明才智的優越,
不是用來炫耀、揮霍、歧視或剝奪用的!
而是用來幫助所有的人們,
能共同過著一種較好的生活方式,
以達成所有人的共同成長!
情愛的本質
然而,我們這裏所說的「愛」,是指什麼呢?
愛的真諦是什麼呢!
我們這裏所說的愛,並不是指一般的「情愛」,而是更像博愛或慈悲的那種愛!
情愛,往往帶有非常強的封閉性。
我們常會發現,所謂兩個「相愛」的人,對於別人都不再感到愛,事實上,他們的愛,只是一種「二人份的自私」而已!
常常兩個人「相愛」後,他們就自我封閉在二個人的世界裏,對其他的人不再關心,他們所關心的,也只是他們兩個人而已!
他們只是把一個人的孤單,擴大為兩個人的孤單而已。
他們以為他們的結合,可以克服他們的孤獨感,然而由於他們仍然同其他人處於某種隔離狀態,所以他們之間也仍然是互相隔離的!
並且,他們自己也同自己處於一種疏離狀態!
這種同自己都處於失和狀態的「結合」,也只是兩個人的幻覺假相而已。
情愛的封閉性
而且,情愛因為封閉性的本質,帶有非常強的排他性,「相愛」的兩個人,是無法容忍第三者來分享他們彼此的愛的。
就因為情愛的本質是收斂的、封閉的與無法共享的,所以情愛就只能侷限在兩個人身上,而無法將他們彼此的愛擴展出去與別人共享。
而且,因為情愛的本質是自我、自私、執著與放不開的,所以常常就因為誰愛得多、誰愛得少的問題,而引發爭執和煩惱。
甚且,情愛因為佔有慾太強的緣故,而引發諸如嫉妒、恨、「愛之欲其生,恨之欲其死」的負面強烈情緒產生。
真正的愛
所以,我們這裏所說的愛,是一種真正的愛,並不是一般的「情愛」。
這種真正的愛,它的本質和情愛的本質,雖然都是「愛」,都以愛為出發,但真正的愛,卻沒有情愛或其他「封閉性」愛的缺失。
正好相反,真正的愛是開放性的,可以與人分享的!
真正的愛,可以愛一個人,也可以同時愛一群人。
因為真正的愛,並不是由「對象」構成的!
也就是說,真正的愛不像情愛或其他「特定」的愛,選擇我們喜歡或我們可以愛的「對象」,而分別我們不喜歡或不能愛的「對象」。
由「對象」構成的愛,不是真正的愛!
真正的愛是由「能力」或「人格」構成的
如果我們愛的只是我們的「對象」,或是我們的「喜歡」,而不是我們的愛本身,那絕對不是一種真正的愛。
如果我們去愛一個人,只是因為他的特質,或是與我們的關係的緣故,那絕對不是一種真正的愛。
因為我們只能愛這個人,這個「對象」,而無法去愛那些缺乏「特質」或「關係」的人。
而真正的愛,絕對不是由「對象」構成的,它的愛是由一個人的「人格」或「態度」或愛的「能力」構成的!
一個能真正愛的人,他不僅可以愛一個有「特定關係」的對象,他更可以去愛一個和他沒有「特定關係」,或沒有「特質」可以吸引他的對象!
他可以以這樣的愛去愛一個人,也可以以這樣的愛去愛一群人。
因為構成他愛的基礎的,是他的人格,是他愛的能力!
真正的愛是成熟的愛
如果一個人的人格或能力成熟到某種地步,自然而然的,就會產生這樣的一種真正不分別的愛!
而「情愛」或「特定的愛」,是由「對象」構成,並不是由「能力」構成的。
一個人如果只能愛某個特定的對象,而對其他人漠不關心,則他的愛也只是共生結合式的依戀,或者是擴大的自私而已!
這種執著對象的愛,不是真正成熟的愛,他之所以去愛,常常是「因為我需要你,所以我愛你」。
而真正的愛,是為對方著想的一種成熟的愛,他之所以愛,是「因為我愛你,所以我需要你」!
因此,情愛或特定的愛,其本質是自私,分別和為自己著想的,而真正的愛卻是無私、不分別和為別人著想的!
真正的愛是沒有恨的
真正的愛,是沒有恨的!
只有情愛或特定的愛,才會因愛的問題而產生煩惱、產生嫉妒、產生恨!
如果我們真正去愛一個人,由自己的人格散發的愛去愛一個人,所希望所期求的,也只是對方的好和幸福。
在這種純淨透明的愛裏,像煩惱、嫉妒、恨這些情感的雜質是無法產生的!
一般人之所以在「愛」裏會起煩惱,那是由於自我的執著所產生!
愛如果有執著、有計較,那麼我們只能從愛裏得到煩惱和痛苦,而無法體會因愛的付出而帶來的喜悅!
愛因為自私而執著,因執著而煩惱而痛苦!
自私的愛,不是真正的愛,反而是對真正的愛的一種違背,一種戕害!
唯有無私的人,才能真正的去愛他人!
我們也是自己愛的對象
然而,自私,究竟是自愛,還是正由於缺乏自愛呢?
愛自己和愛他人,是同一種現象,還是互相對立的呢?
我們每一個人,無不都盡力的去愛自己,然而我們是真的在愛自己,在「自愛」,還是在傷害自己,在「自害」呢?
一般的觀念都以為,凡是自愛的人,都是自私的人,其實這樣的觀念是有待商榷的。
如果愛他人是對的,那麼「我」也是一個人,我也是包括在「人」的概念裏的。
也就是說,我們的情感和態度,不只以他人為對象,我們自己也是自己的對象!
對他人的態度和對自己的態度,根本就不是相對立的,反而是一致的。
愛他人和愛自己,不止不是互相排斥的,反而是相連相關的!
真正的愛自己
我們常常可以發現,那些能夠真正愛他人的人,也往往是一個能真正愛自己的人!
那些能夠尊重及關懷別人的人,也一定是一個能夠真正尊重及關懷自己的人!
因為一個能真正愛自己的人,也必然是一個能夠真誠面對自己的人!
這樣的人,他不止能面對自己的長處和優點加以發揮,他也能面對自己的缺失和弱點而加以改進。
也就是說,一個能夠真正愛自己的人,必然對自己生命的成長和人格的昇華,有著相當程度的關懷、了解與責任,他無時無刻不在督促自己,向著喜悅和幸福的成長道路邁進!
這樣的人,他對自己的情感是真誠的、建設性的。
同樣的,他也能以真誠和建設性的愛去關懷尊重別人。
就像聖經上所說的︰「愛人如己」!
一個人對自己的愛、尊重、了解,和對他人的愛、尊重、了解是不可分的。
愛別人,就是在愛我們自己!
真正的愛我們自己,也才能真正的去愛他人!
自私的人是不能愛的人
一個自私的人,由於缺乏對自己真誠的關懷,同樣的,也排斥對別人任何真誠的關懷。
自私的人,只關心他自己,一切都是為了自己。
除了他自己,他什麼都看不到!
一個自私的人,對任何人,任何事物,都是以自己利益的角度來判斷。
一個自私的人,從基本上,就是一個不能愛的人!
自私的人,並非對自己愛得太多,而是愛得太少!
他因為對自己的愛及關懷的缺乏,使他的生命也顯得蒼白而空虛。
表象上,一個自私的人,似乎是對自己照顧得過份了,其實,正因為他對自己照顧的缺乏及失敗,潛意識裏,因內在的空虛,而欲以外在利益的掠奪,來掩飾和補償他對真正自己照顧的失敗!
佛洛依德認為,自私者就像個自戀者,是把對他人的愛,轉向自己,不止不能愛自己,也不能愛他人!
愛他人就是愛自己
愛克哈特說得好︰
「如果你真正愛自己,你就會像愛自己一樣的去愛每一個人,當你愛他人少於愛你自己,你就不能真正的愛自己!
如果你以同樣的愛去愛所有的人,包括你自己,那麼,你就真正愛他們如同一個!」
是的,愛他人,就是愛自己。
愛自己才會愛他人!
這就是愛最艱深,也最淺顯的道理。
他人就是自己,自己就是他人,自他本同一體。
他人的佛性,就是我的佛性!
排斥他人,就等於排斥自己。
如果愛的能力發展成熟,一個人自然會去愛他人,因為他體驗到他人同自己的「一體性」,體驗到人類的一體性!
認識外表,只能認識人的不同處
雖然每個人的外表有所不同,有老有少,有美有醜。
身份地位有高有低,財富有多有少,聰明才智有上有下。
但這些外在的表象,與所有人共同具有的人性核心,或是不增不減,不高不低的佛性比較起來,是毫不重要的!
而要體驗這核心的同一性,我們就必須穿過外在的表象,必須穿透過表面的虛妄層次,才能抵達我們與他人內在最深層最共通的核心。
如果我們對他人的認識,只抵達膚淺的外表,只以美醜衣著來判斷,只以財富地位的高低來衡量。
那麼,我們就只能認識到人的不同處!
而這些不同處,就是讓我們互相隔離,互相分別計較的東西!
中心關懷
如果我們能夠穿透外在的虛妄表象,
則我們就能認識到彼此的同一性!
認識到彼此共同擁有的最深層的共同核心!
認識到人與人之間的共同情誼!
這種從中心到中心的真正關懷,而非表面與表面的關聯,就是社會心理學家弗洛姆所說的「中心關懷」!
而愛,就是一種最具力量的行為,一種最具穿透力量的行為,它達成了人與人之間真正的「中心關懷」!
我們如果能夠真正從內裏出發去愛,用赤裸真誠的心去愛,這種愛,就是從我們的佛性所流露出來的一種純然潔淨的力量。
它不只從我們最底層的核心出發,也將突破穿越了人的外表、財富、地位、性別、種族而直達人的最深層存在的核心︳蕌︳他們的佛性,也是我們的佛性!
也只有愛,只有這種真誠流露的愛,才能穿透所有外在的隔離與隔閡,而達成人與人最底層的中心關懷!
是愛,只有愛,才有真正的中心關懷!
是愛,只有愛,才能打破我們對一切虛妄外在表象的執著!
愛的真諦與祕密
是愛,只有愛才能讓我們知道︰
人在物質財富上的豐裕,或職位地位聰明才智的優越,不是用來炫耀、揮霍、歧視或剝奪用的!
而是用來幫助所有的人們,能共同過著一種較好的生活方式,以達成所有人的共同成長!
是愛,作為一種聖潔情感的愛,它讓我們了解,做為一個人應有的充實和喜悅!
而這種發自內心歡愉喜悅的來源,不是奪取,從外而來的!
它是我們在不斷的付出與不斷的給予中,從自己的內心深處所自然升起的!
當我們給予的愈多,付出的愈多,
我們就從自己得到的愈多!
愛他人,就是愛自己,
這就是愛的真諦與祕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