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真相的小男孩 蔡文華 評析
目錄
1、介紹
2、日記
3、補記
4、旅行信札
一 介紹
在一個偶然的機緣下,我讀到了這本書的英文版,並立即的為它的內容所深深吸引,並想如果能夠以中文版印行,或許多少能為中文的讀者,帶來一些閱讀上的樂趣和一些心靈上的滋潤,於是就有了本書的出版。
本書中的主角,是一個英格蘭的早熟小男孩,出生在一個相當富裕的家庭裡,他那不大管事的父親,雖是一個生意人,但卻非常的喜歡閱讀,讀書可說是他的唯一娛樂了,而這個小男孩,似乎遺傳了他父親閱讀方面的優良品味,所以在很小的時候,就會偷偷溜進父親的書房,閱讀遠超過他年齡的書籍。
小男孩的母親是個傳統的婦女,保守中帶點固執的習性,對小男孩的管教非常的嚴格,而小男孩則是家中的獨子,上面有一個大他四歲的姊姊,但就如讀者將在文章中所看到的,他們兩人時常不是吵架,就是頂嘴了。
如果故事只是這樣,那大概也平淡無奇,並無什麼可吸引人之處了,但本書吸引人之處,就在於,這個小男孩天生就帶有一種稟賦,即是他天生就具有所謂的「第三眼」,能夠看見別人所看不到的﹁真相﹂,他能夠看見人身上的「氣」或「光」,也能看見一般所謂的「靈魂」,並具有一些洞見事物的因果,或「預見」未來的能力,但他卻以為每個人都跟他一樣具有同樣的能力,所以自然的,常常他就得面對別人的質疑、嘲笑,或甚至一些令人難堪的情境。
本書的原作者,心性高潔,而就像本書的原編輯者,史考特(Cyril Scott)先生所說的,作者是一個「正直不阿的人,在他的一生中,他從來沒有利用過他的天賦和心靈能力,為他謀得任何的財富、聲名,或做過任何卑賤的勾當」,所以當我們知悉,作者原先並不想將這本日記予以出版時,我們就能理解,這完全是作者的個人特質所使然。
而此書之所以能夠問世,那是因為在作者過世的數年前,經過他遺孀的再三請求和說服,才勉強同意出版的,但他開出了兩個條件,一是,這本日記必須在他死後數年才能出版,二是,書中的名字必須更改,以免為還活著的親戚朋友帶來任何的困擾。
就因為作者刻意的不想顯揚,所以在本書中,讀者會發現,不僅找不到原作者的姓氏名字,就連原作者何時開始寫這本日記,何時姞婚,或甚至何時去世,也無從得知,但經我大略的推敲,作者應是在六到八歲的年紀,開始寫這本日記的,而大概在五十多歲時,作者離開了這個世間。
而這本書,絕大部份就是原作者在他還是「小男孩」時的日記,那時,他用他那早熟、敏感、易感動、富同情心且幽默的心靈,記錄了發生在他週遭,所聞所見的點點滴滴。
而這本書,可說是一本可貴的書,可貴之處,不僅在於它的「希有」,也在於它的「可信」,希有的是,因為在坊間,並不缺乏談論「靈性」或「靈魂」之類的書,但從「小孩子」觀點出發來談論觀察的,這本書可說「幾乎」是「惟一」的一本,因為至少到目前為止,我本身尚未見過同類型的書出現。
而本書可信的是,因為不管任何人,都很難會去懷疑,或甚至找到「動機」來質疑,說會有任何的小孩子(或甚至是大人),存在著這樣的能力和「動機」,去偽造這樣的一本日記來愚弄別人,而他愚弄的目的,卻只是「好玩」而已!
本書的另一項可貴之處在於,它是一本純真之書,如果讀者靜靜的,不先入為主的,只懷著單純的心思來閱讀,你將會被本書所流露的「純真」之情所感動,並將在書中的字裡行間,不經意的找到和你「心靈的振動」起純真共鳴的小小啟示!
本書原本只是日記體的形式,只有日期標示寫作的時間,並無附註任何的標題,但為了讀者閱讀的方便,我在每篇日記之前,均加上了一些和文章內容相關的標題,以利讀者閱讀,另外,為了讓讀者閱讀順暢、愉快,我也對本書作了一些小小的刪節和潤飾,但並不妨礙全書的精華和完整,此外,我也對某些事件,作了一些「評析」,希望能收到提綱挈領之效!
最後,希望讀者諸君,和我一樣會喜歡這本書,並能在書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心靈「共振」!
蔡文華 於1999年